近日,由中國工程院主辦,廣東工業大學、北京化工大學承辦的“工程教育治理體系研究”校長論壇在廣東工業大學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21所高校校長與會,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共謀工程教育治理體系改革與發展。會議聚焦學生實踐、工科教師、質量評價和工程師治理等系列工程教育瓶頸性、關鍵性問題,以專題報告和專題交流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了深入研討和交流。
探索:踐行工程教育改革,這些高校這樣做
論壇上,9位校長針對當前工程教育與工業界脫節的主要矛盾,結合學校在工程教育改革方面的探索與實踐,做了專題報告。
廣東工業大學校長邱學青以廣工-華為“鯤鵬&昇騰開發者創享社”(全國首家)等為例,分享了廣東工業大學面向粵港澳大灣區,打造“產學融合、學科交叉、拔尖卓越、創新創業、灣區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并針對當前工程教育存在的學制限制等問題,提出了探索“本科+碩士”貫通式教育、加強校外導師培養與選聘、加快工程教育評價體系建設等思考與建議。
北京化工大學校長譚天偉介紹了北京化工大學“中法精英工程教育試驗班”以“大工程觀”為引領,以多學科交叉融合為手段,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工程專業人才的做法。他指出,工程人才培養要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通過教育科研合作,向世界工程教育發出中國聲音,推動化工行業繁榮發展。
討論:如何培養具有工程背景的師資力量?
專題交流環節,與會嘉賓圍繞工科教師普遍缺乏工程實踐經歷,學校的評聘體系也不同程度存在重科研、輕實踐的現象等進行了深入的研討。不少校長認為,要解決人才培養與工程脫節的問題,培養具有工程背景的師資力量十分重要。
西南石油大學校長張烈輝介紹了學校為了提升教師工程實踐能力,成立“中國石油-西南石油大學創新聯合體”,構建新型“產學研用”一體化科技創新模式,探索建立校企人才雙向流動機制的舉措。北京科技大學校長楊仁樹提出,可以鼓勵教師到一流高校、生產一線駐課學習、掛職鍛煉,不斷提升教育教學、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三大功能。寧夏大學副校長羅正鴻提出,高校要注重培養工科老師真正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在學校形成這種實實在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風氣,學校要提供相關的政策保障和團隊建設保障。
當前工程教育普遍存在評價體系單一的現象,教師為了論文、項目奔忙,對教學投入不足,特別是對工程實踐教育投入不足。對此,四川大學副校長梁斌指出,必須調整評價指揮棒,建立新的教師評價機制,調整師資隊伍結構,暢通工程人才進入高校的通道,建立高校教師深入企業的渠道。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副校長朱世平根據多年海外工程教育的經驗,提出了工程教育“科學-技術-工程-文化”的教育框架,強調了專業認證在工程教育治理中的重要性,提出要鼓勵教師將新的現代教學方法應用到教學實踐中,施行多元化的教育評價體系。
網址鏈接:https://www.gzdaily.cn/amucsite/pad/index.html?id=1945817#/detail/1945817?site4&columnI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