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行合一,勇立潮頭,努力構建思政化育、專業化育、實踐化育多位一體的“大思政”格局,既是高校的責任,也是高校的重要使命。為推動學校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打造新時代工科高校大思政課全新育人模式,廣東工業大學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全面探索健全“三全育人”體制機制,構建“五育并舉”育人體系,充分整合校內外資源,注重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協同互濟,精心錘煉在校生的工匠精神和創新能力,多措并舉構建具有工科院校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新生態,努力為粵港澳大灣區和廣東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高層次隊伍支撐、智力支持和政治保障。
站穩講臺,優化思政課堂
學校依托學校工科優勢,挖掘和整合校內外資源,致力于探究信息化時代思政課教育方式創新,推動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協同創新,探索和構建具有工科特色的“大思政”教育生態。學校注重創新教學方式,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探究體驗式教學?!爸袊F代史綱要”課程開展情境體驗式黨史專題教學活動,讓學生結合“黨史回眸,那年今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西安事變中的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的作用”等主題,通過組建課題研究小組、明確合作分工、撰寫研究報告、課堂演講展示等環節,激發學生學習黨史的積極性、主動性。學校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在既定教學課程內容的基礎上,生動講授新時代取得的偉大成就,講授精準扶貧、防疫一線的感人故事,強化思想引領,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其他思政課程結合黨史中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人物等主題,采用經典閱讀與研討、主題演講、紅色之旅、紅色歌曲、紅色電影、實踐報告等多種課堂教學形式,將“四史”知識與課堂講授有機銜接融合,教育和引導學生認真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
保持定力,開展第二課堂
學校立足第一課堂主陣地,革新實踐教學第二課堂,增強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互補性和結合度,開辟高水準、多樣化課堂形式。推動多部門聯合舉辦“學以致用、知行合一”思想政治理論課調研成果展示大賽、“感悟歷史,擁抱新時代”——《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實踐教學專題研討成果展示大賽、“新時代·新思政·新能量”校園微視頻比賽、“學講話、讀經典”讀書報告展示大賽等思政課實踐教學成果評比系列競賽活動,強化實踐教學,推動形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良好學風,提高學生社會實踐能力。開展“思政課進鄉村”主題教育系列活動,通過專題黨課、現場教學、體驗式教學、微黨課等活動,深入探索思政課實踐教學新形式,推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落地見效。開展“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七一”“黨史學習教育”主題黨日活動,舉辦“馬克思主義經典研讀空間”經典研讀活動,讓青年學子們在輕松活潑的氛圍和思想交流中領悟理想的真諦。
精準協作,聚力打造團隊
為更好發揮教師在“大思政課”中的關鍵作用,學校加強精準協作,凝心聚力打造高水平教學團隊。分別邀請“全國優秀教師”“全國高校優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廣東高?!拔易钕矏鄣乃颊n教師”等為青年教師開展以“教學競賽實戰經驗交流”為主題的教研沙龍活動,幫助提升青年教師的教學技能和競賽能力,發揮教學競賽的示范引領作用,達到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研的目的。聯合多所院校的專家學者召開思想政治理論課集體備課會,抓實抓緊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手拉手”集體備課專項工作,擴大集體備課的覆蓋面和實效性,為學校不斷提升思政課教學水平提供了寶貴經驗。舉辦“攀撐杯”思想政治理論課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黨史學習教育青年思政課教師教學競賽、教學觀摩、教學沙龍等活動,落實中青年教師國內訪問學者計劃,加強思政課教師教學基本功,推動思政課教師在教學上持續創新。